马金凤
马金凤,河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11月获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优秀特殊专家称号;1994年,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2008年,文化部、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授予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2011年9月28日,文化部、河南省文化厅授予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2011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潘华
潘华,任现职以来,不间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教学和管理,在学校教学评估中效果良好。
陆续在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连续多年撰写教学论文参加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论文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8月,获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7年9月,获省文化厅全省文化系统艺术学校第五届教师论文比赛二等奖;2007年10月,获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8年9月, 获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08年9月,获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8月,获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9月,获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11年8月,获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11年9月,获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14年8月获河南省职业学校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二等奖。
先后被洛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2007年度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2007年6月被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为洛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市社科联评为年度洛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年度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8年7月被市文化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5月被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为 洛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2015年9月被洛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洛阳市第六届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自力
张自力,2019-2020学年度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2006.7被评为中共洛阳市文化局直属机关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2008.7被评为中共洛阳市文化局直属机关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2011.6被评为中共洛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直属机关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2013.8思政课《发展方向的选择》参加市职教系统优秀教学课件评比获二等奖。
贾红霞
贾红霞,1984年留校任教至今,音乐教学(大提琴专业、键盘、乐理视唱、音乐欣赏)兼行政管理。论文《大提琴的演奏技巧与运用探析》全国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辅导学生获奖:省级奖5个;市级奖3个。个人荣获市优质课一等奖、省优质课二等奖;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张松晓
张松晓,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戏剧家副主席兼秘书长。豫剧“须生泰斗”,豫剧“唐派艺术”掌门人贾廷聚先生的亲传弟子,2011年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中荣获金奖,2013年在“英德杯”首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奖大赛荣获金奖,2014年参加第三届中国豫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2015年2月在“许昌杯”第六届黄河戏剧奖大赛中演出原创现代戏《父亲》,荣获表演一等奖,2015年9月入选为“洛阳市第六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5年12月,原创现代戏《父亲》参加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首届四川艺术节,荣获四川文华表演奖。2019年1月,张松晓同志被评为“2018年文明河南、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表现突出个人”2019年12月,被授予洛阳市第二届四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
任中华
任中华,曾荣获:四次农工党河南省优秀党员、优秀参政议政党员称号,十余次洛阳市优秀党员称号,四次荣获洛阳市优秀政协委员,三次荣获洛阳市政府优秀提案表彰,荣获洛阳市第十六届优秀社会科学奖;为洛阳市第九批优秀专家,政协洛阳市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瀍河区第七、八、九届政协常委;农工党洛阳市委第五、第六届市委委员,农工党瀍河支部主委,农工党洛阳市委政策理论与党史专委会主任;完成市级科研五项、省级科研项目一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一次。获得国家级教学金奖一次,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市级教学一等奖四次。指导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多名。
郭墨浪
郭墨浪,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技能组专家,学科技术带头人。2019年,参与了洛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项目《马金凤舞台艺术研究中心》的马派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学科带头人。2020年,参与了洛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洛鼍鼓研究》。参加学科专业建设、指导研究生、青年教师情况,主持编制了2018级、2019级、2020级戏曲表演三年制大专班的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6月获得河南省文化厅优质课一等奖;2008年5月获得洛阳市教育局比赛一等奖。199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剧中饰演东吴大将:吕蒙。201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河洛明鉴》,剧中饰演三朝宰相:姚崇。1986年参加河南省戏曲教学师资培训班。2016年参加全国戏曲形体教学研修班学习。202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新春戏曲春晚洛阳分会场戏曲节目《花木兰》、《五谷丰登》、《穆桂英挂帅》的导演编排工作。
李建玲
李建玲,女,副教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从教34年来,一直从事戏曲声腔、声乐教学、合唱、剧目排练等教学工作,曾担任音乐教研室主任工作10年。曾与马派弟子柏青合作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全剧,剧中扮演杨文广角色,并得到马金凤大师和其弟子许青枝老师的亲传。其中“接印”一折,曾获河南省“蓓蕾荟萃”一等奖,本人获优秀表演奖。作为总导演编排组织“教学相长 音韵流长”音乐会,参演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青春颂祖国》红色专场演出,在歌剧《江姐·绣红旗》片段中扮演江姐一角。先后9次辅导和组织学生演唱歌曲参加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分别获国家级2个“二等奖”;省级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本人获2个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奖”、4个省级“优秀教师辅导奖”。曾获河南省文化厅“优秀教师车”2019获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2019年洛阳市优质课“一等奖”,发表论文十多余篇,主持一项市级课题和一项省厅级课题在研中,参编出版教材《豫剧唱念教程》和校本教材《民族声乐基础教程》。
秦爱花
秦爱花,于1979年参加工作,从事艺术教育42年,培养出众多优秀艺术人才。1985年在《牡丹的传说》中饰演的洛神,在河南省戏剧艺术大赛中获优秀演出奖。1988.1989连续被评为洛阳市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在洛阳牡丹文化节和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中表现突出,获市政府颁发的先进个人奖。1998年被《河南名人》大词典收录。 在1981年 在大型神话剧《红珠女》饰演红珠女。在历史剧《打焦赞》中饰演杨排风。在河南省中等艺术教学论文比赛中获二等奖。 1985年在《牡丹的传说》中饰演的洛神,在河南省戏剧艺术大赛中获优秀演出奖,在郑州大学学报、中国戏剧、东方艺术发表多篇论文。
雷鲜会
雷鲜会,生于1974年1月,1996年毕业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后分配到洛阳豫剧二团工作,1999年荣获河南省卡拉OK大赛戏曲组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十届“香玉杯”艺术奖,2007年荣获河南省第五届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200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同年12月考入洛阳文化学校任教,2015年荣获河南省“光大杯”戏曲声腔大赛一等奖,至今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高级讲师。
陈丽娜
陈丽娜,1984年毕业,分配到洛阳市豫剧二团,担任首席板胡琴师、乐队队长;2013年度洛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中成绩优异,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6年河南省豫剧板胡艺术中心,因严谨教学,为豫剧板胡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授予荣誉证书。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抽选聘请为:全国第三届梨花杯青少年戏曲大赛-专家组评委,己入档案库。
张始终
张始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艺术考级委员会高级考官。洛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学院双师型人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四十多年来,在钢琴、小提琴教学、作曲、指挥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和显著成就。所教学生有多人考入国内外著名音乐院校。:美国印第安纳洲大学伯明顿学院、克里斯蒂安音乐学院、英国皇家伯明翰大学、德国汉堡音乐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以及国内的中央、中国、上海、天津、武汉、西安、星海等音乐院校,桃李满天下。历年来担任星海杯、珠江杯、上海青少年钢琴大赛等重大比赛的评委。
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丝弦五重奏《南疆风情》荣获河南省首届作曲比赛第二名,歌曲《老人与海》获河南省广播新歌评奖一等奖;歌曲《工行颂》获河南省创作一等奖;十二集广播剧《白居易》获全国广播剧评选优秀奖、河南省第四届广播剧评选二等奖;歌曲《春的消息》获省第八届新歌评选二等奖等。民族管弦乐作品《风格》代表河南参加全国第二届民族器乐作品展播,并在中央和省电台播出介绍。
张琳
张琳,河南省戏曲家协会会员,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带头人、双师型人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从事戏曲教学四十多年,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全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职业素养。代表作品:创作编排的折子戏《李慧娘·冤魂见判》、豫剧《扈家庄》,豫剧《天女散花》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河南省技能大赛以及全国优秀剧目展演,荣获国家级、省级优异成绩。创作的身段组合:如《团扇组合》、《折扇组合》、《趟马》、《起霸》、《云帚组合》、《水袖舞》、《舞枪》、《长穗剑舞》、《双剑舞》等运用于戏曲学院戏曲专业历年的教学当中。
张见柳
张见柳,河南偃师人。198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就职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任副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王城书画院副院长;洛阳师范学院特聘讲师;洛阳市瀍河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擅长花鸟,专攻墨竹,兼画山水人物。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三十余年,培养出大批的专业艺术人才,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内获奖。
黄成典
黄成典,2015年11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中职类一等奖;2016年11月洛阳市教育局举办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017年3月洛阳市教育局举办的优质课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