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家艺术基金豫剧“马派”表演人才培训系列专题讲座——刘景亮《中国戏曲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14浏览次数:6

7月14日,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剧评论家刘景亮老师,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豫剧马派表演人才培训班》的学员们讲授了《中国戏曲史》的专题讲座。

刘景亮,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顾问,曾任河南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国曲艺志•河南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河南省志•文化志》《河南曲艺史》《河南戏曲史》等十余项。与谭静波合著的《中国戏曲观众学》是首部全面研究戏曲观众的学术专著。

刘景亮表示戏曲是集体的艺术,综合的艺术,整体的艺术,演员要集体配合,一个场面几个人物,登上了台就要有完成这个整体性的义务。戏曲的抒情是具体个人的抒情,具体的年龄,具体的出身……如李双双就是李双双,银环就是银环它与其他表演不一样,要有充分的体验,有准确的传达。戏曲是设身处地的表演,他与曲艺不同,戏曲是代言体,曲艺是叙述体,戏曲只要有了装扮,有了角色他就代替了其他人的行动和说话,不能把登台的曲艺同戏曲混淆。

刘景亮通过一个个经典有趣的故事给学员们讲述了戏曲的发展历史,春秋时期戏曲不是为了审美而存在的,不是艺术行为不是戏剧,只是现实生活的体现,随着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歌舞小戏,宋元杂剧,明清“花雅之争”的发展演变,才有了今天戏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盛况。

针对“马派”表演人才培训班的学员们,刘景亮又系统的讲述了豫剧的发展史,以及对“马派”艺术的认识,学员们全神贯注,倾心聆听,享受了一番戏曲知识海洋里的饕餮盛宴,而后刘景亮说到戏曲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观众,戏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紧密与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从新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舞台实践,不断地革新、创新,不断地总结,才能获得理想的剧场效果。

图文:李康仪

编辑:李少攀

审核:王雪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