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洛阳都市圈建设暨新编豫剧《应天门》作品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16浏览次数: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推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创作,2021年5月15由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会、洛阳客家文化研究会、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承办的戏剧与洛阳都市圈建设暨新编豫剧《应天门》作品研讨会”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958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院长潘华主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韩洪涛致辞,科研外事处处长杨少宗参加会议。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洪涛介绍了我校“巩固提升医科、做大做强工科、打造人文社科”的发展思路,规划加强戏曲表演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推出一流的戏曲表演人才,打造一流的戏曲表演作品。

作者宋宗祧介绍了创作该剧目的初衷:一是表达了对洛阳的感情。武则天是洛阳历史上贡献最大、唯一的女皇帝,为洛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成为洛阳历史的一块印记;二是协助洛阳旅游挖掘特色优势。应天门对提振民族自信有重要作用,把武则天登基的盛况表现出来。旅游战略展现出来;三是为豫剧发展做贡献。洛阳豫剧有基础,通过新编历史剧的形式,创作出符合时代风貌的人物形象,把武则天的形象全面、立体、鲜活地展现在人民群众中。

宋宗祧表示此次新编豫剧《应天门》研讨会请各位洛阳专家把脉会诊、集思广益,目的就是听取专家建议,打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题材、结构、语言、立意、人物、脉络、舞台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专家们认为,《应天门》基础很好,在舞台化呈现时,首先要在转化上下功夫。将文化旅游结合本土特色开展高质量研学。历史文化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作为非常接地气的文艺表现形式,承担着历史的文化,抓住了符合洛阳发展的主题,适合做洛阳旅游的艺术表现手段。第二是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也要尊重现实。作为新编历史剧,要客观看待历史,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去研究,分析历史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突出人物性格和主次关系,在历史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创作,努力挖掘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第三是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精准定位,遵循传播规律,全力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住的精彩剧目。

专家们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担起弘扬洛阳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洛阳使命”,加快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洛阳文化”更好地熔铸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最后,本剧作者宋宗祧感谢专家们的点评和建议,表示将进一步打磨剧本,力争将本剧搬上舞台。

撰稿:徐锦

审核:潘华


上一篇:下一篇: